2017年,信息工程学院心理辅导站在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在学院党委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学校的有关文件精神,本着以“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呵护学生快乐成长”为工作理念和目标,根据学院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开展了隐性心理危机排查与处理、新生心理普查、张敏生心理健康讲座、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心理电影展播等心理健康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心理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一、工作成效
1.实现全年心理事件零发生。
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学生的成长成才,信息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每月定期排查学生隐性心理危机情况,对心理有异常的同学及时关注并采取相应的介入措施,尽量在学生心理初见异常时进行介入疏导,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实现全年心理事件零发生。
2.理清“辅导站-心理服务中心-心理委员-学生”四级工作体系。
信息工程学院心理辅导站打造“辅导站-心理服务中心-心理委员-学生”四级工作体系,以心理服务中心为媒介,以心理委员为依托,搭建心理辅导站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桥梁,实现学生心理咨询零障碍的目标。
心理服务中心主要由学生会的心理部部长担任,定期联系各班的心理委员,了解各班学生心理状况,然后将心理状况反馈给辅导站,由辅导站专业心理老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考虑是否进行介入干预。
3.为“经济困难生”插上梦想的翅膀
学院考虑到“经济困难生”的特殊情况,根据不同“经济困难生”的情况,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帮扶,学院为“经济困难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其积极申请针对贫困生的专项奖学金,使之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学习观,为实现梦想不断奋斗。“经济困难生”的心里状况也时刻受到学院的关注,除了做好其个人信息的保密工作外,定期约谈情绪异常的学生,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大部分“经济困难生”心理会呈现自卑的状况,学院心理辅导站的老师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案辅导、小组活动等,缓解其自卑状况,树立自信心,使之健康成长。
4.为“学困生”铺设成才桥梁
“学困生”看似都是因为学习不好形成的一个群体,但是细分下去,每个人的学习困难又分为困难程度不同、原因不同、态度不同等,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学院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对每一位学困生都给予关心和帮助,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学困生找到成绩不好的真正原因,从而帮助其一步步获得进步;同时鼓励学生勇于直面困难,杜绝“畏难”心理,帮助其树立不同的小目标,进而达到最终的目标;此外,学院心理辅导站的老师积极与专业课老师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上课状况,并根据学生情况,请专业课老师为其进行课后辅导,获得显著效果。
二、工作措施
1.团队建设:心理辅导站人员配置、心理委员配置与培训
信息工程学院心理辅导站目前由
2.基础工作:隐性心理危机排查与处理、新生心理普查等
辅导站认真做好学生隐性心理危机筛查和干预工作。根据学校要求,在原来每学期一次隐性心理危机筛查工作的基础上,每月对继续开展学生隐性心理危机筛查,对筛选出来有问题的学生认真加以处理和干预。同时按照《www.99365365.com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对严重及以上心理问题的同学进行处理。
开学初针对17级新生做了全面的心理普查工作,确保了解每位学生入学时的心理状态,并根据测评结果对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干预。
3.创新工作:张敏生心理健康讲座、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时光小摊、毕业生晚会小品、心理电影展播等
2017年学院心理辅导站创新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并邀请张敏生教授为大家进行讲解答疑,学生们积极参与,在讲座结束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心理健康有课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日后学习生活中,会注重健康心理的培养,有问题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
第二,开展“青春无极限,挑战不可能”大学生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活动以游戏竞技的方式,提供轻松活泼的环境,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达到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和提升,并通过提前感受团队工作模式,提前与社会有效接轨。为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提升自我能力提供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激发自我竞争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基础。同时“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等环节,有效地提高学生在体能、毅力、智慧、沟通、协作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它能够培养参与者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敢于挑战自我极限的勇气和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最终使得个人心理素质得到提升。
第三,在校内开展“时光小摊”活动,以写卡片的方式,让参与者给未来的自己写下一封信,或是给未来的学弟学妹们提一些学习生活上的建议。通过活动提高参与者的自信心,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激励一些处于迷茫时期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
第四,在毕业生晚会上表演心理健康小品——我的大学,心理部的学生以诙谐幽默的小品形式,向大家展示了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以及心理的变化历程,故事情节引起台下学生强烈共鸣。小品旨在告诉同学们在大学的不同时期,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一定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也要学会倾诉,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样才能愉快度过大学生活。
第五,为增强大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满足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渴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大学生面对心理困惑时的自我调节能力及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良好意识,在校园里掀起关注心理健康的热潮,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交流,学院心理辅导站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心理电影,通过观看电影,引导学生关注内心,注重心理健康。